11月24日,2022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暨深圳國際海洋周開幕式結束后,自然資源部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簽署《自然資源部 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協議》。這標志著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正式落戶廣東,更標志著部省合作共同貫徹落實海洋強國建設重大部署邁上新的臺階。
按照“北東南,淺海+深遠海”的布局,自然資源部正分四個場區系統推進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建設。廣東是海洋大省,瀕臨南海、毗鄰港澳,海洋科技創新活躍,海洋工程裝備、海上風電、海洋電子信息等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迅猛,全省基本形成行業門類齊全、優勢產業突出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2021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1.99萬億元,連續27年穩居全國首位,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具備建設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的基礎條件和迫切需求。
珠海萬山建設試驗場的地理和海洋資源條件優越,“十一五”期間,國家海洋局在珠海萬山規劃建設海洋能海洋試驗場。經過多年建設,珠海萬山波浪能試驗場初具規模,已開展多項波浪能技術示范工程建設。此次,依托萬山試驗場建設國家級綜合性的海洋試驗場,將不斷滿足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產業發展需求,服務海洋強國和廣東海洋強省建設,在國家整體規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定位。
部省共建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海洋強國重大戰略部署的具體舉措,更是提升海洋公共服務能力,整合和集聚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科技創新資源,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強化海洋裝備和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自然資源部和廣東省將以服務灣區、深耕南海、拓展深藍為目標,全力以赴將珠海試驗場建設成為功能完備、開放共享的世界一流海洋綜合試驗場,成為海洋科技創新集中承載區,打造新時代海洋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廣東樣本”,支撐和服務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廣東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張虎,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張占海,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廳長胡建斌,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司長何廣順,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司長王華,自然資源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陳丹紅,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省海洋局局長屈家樹,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綏祥,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主任彭偉,國家海洋技術中心黨委書記陳武軍,深圳市政協副主席王幼鵬,珠海市副市長胡新天等參加簽約活動。
來源:讀特網
作者: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秦綺蔚